2020 版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全文解析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及代谢疾病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13年以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相继推出生活方式管理等预防项目。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临床实践指南[1,9,10,11]。 ACC/AHA发布的《2019年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1]简洁、重点突出、易于公众阅读。我国还推出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年版、2017年版)[12,13],以及膳食营养、体力活动等行业指南或专家共识[14,15,16]但仍有通过生活方式管理预防心脏代谢疾病的建议和建议。同时,此前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大多仅限于与行业交流,缺乏公众健康教育。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饮食、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对心脏代谢健康影响的研究证据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也为心脏代谢疾病的一级预防带来了新的方法。概念和新手,进一步增加了更新证据和制定新指南的需要。
该指南在现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的基础上,融入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饮食管理、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限制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措施。整理后,针对中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提出通过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建议,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和公众提供易读、可操作性强的生活方式管理指南。 。推荐类别和研究证据分级本指南借鉴了欧美相关指南的推荐类别和证据分级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具体表述如下: 一、推荐类别一:指经证实和(或)一致宣布有益、有用、有效的手术或治疗。指南中的建议是“给出建议”。第二类:指对有用性和/或有效性的证据仍存在不同意见的操作或治疗。 IIa类:相关证据或观点趋势是有用的和(或)有效的,并且这些手术或治疗的应用是合理的。指南中的建议是“应该考虑”。 IIb类:相关证据或意见尚未被充分证明有用和/或有效,可以考虑适用。指南中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第三类:是指已被证明和(或)一致宣布无用和(或)无效,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害的操作或治疗。指南中的建议是“不推荐”。证据级别A:研究人群广泛,证据基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或荟萃分析。证据级别B:研究人群有限,证据基于单一随机对照试验或大型非随机对照研究。
证据级别C:研究人群非常有限,仅是专家的共识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登记研究的结果。膳食营养建议 不相关饮食是导致我国心脏代谢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017年,我国因饮食不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约263万人,较2007年增加38%;在心血管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或残疾中,大约有 5600 万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 是由于不良饮食造成的 [3]。 1982年至2012年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脂肪摄入量逐渐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逐渐减少[17,18];摄入含有添加糖的食物(主要是蔗糖、白糖、红糖等)使吃食物的人数增加[19]。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膳食纤维摄入量明显不足[18,20]。虽然钠摄入量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仍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每日钠摄入量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