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 48 岁生日:腾讯创始人的必然与偶然,你了解多少?
2018年底,马化腾入选100名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名单。这个选择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公司和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信息交流和获取的方式和成本,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这是天道之力,也是马骏化腾之力。不言而喻,马化腾成长的那个时候,中国正在发生剧烈而剧烈的变化。现在就让我们来分解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在马化腾身上的那些必然和偶然的事情。
1972年,即马化腾出生第二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年,74岁的邓小平真正取得了领导权。经过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遭受重创后,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大量国家投资和国际资本引入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经济复苏。发动机轰鸣起来。
几乎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半导体产业正在迅速成熟。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集成电路产业呈指数级增长,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革命。短短十几年,个人电脑在美国家庭和企业中普及,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诞生。
东西方先进与落后的碰撞,似乎预示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到来。在两方的夹缝中,有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一场技术与资本依赖之战即将在这里打响。
马化腾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的差距中成长起来的。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马化腾成长的深圳,是新旧差距中最亮、最亮、最有利的地方。
1989年,马化腾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他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每天早上除了背单词外,他还坚持在校园里跑来跑去,还开发了一些病毒和同学们比赛。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大学四年,他没有担任过任何学生干部,也没有竞选过任何社团职务。在其他学生中,他只是一个相貌平凡、沉默寡言、偶尔喜欢在机房闹事的理科小伙。种种迹象表明,他在管理和公共事务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事实上,从腾讯随后的发展轨迹就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的创业者在管理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马化腾带着自己实习期间打造的一款小而美的股票分析软件加入了润讯公司。
润讯涉足了当时爆发式增长的一个行业——寻呼站服务。寻呼机就是我们所说的“BB机”、“寻呼机”,是一个不同于腰部的小东西。 1990年前后,几乎达到了“人腰间挂着机器”的地步。它的流行意味着当时的中国现实已经进入了即时通讯时代。
马化腾也顺势而为,相继开发了很多寻呼机的小软件。他以微薄之力赚了一些钱。和华强北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只是大潮流中的一朵小花。小波浪。
直到1994年底,他突然被一个叫慧多网的新事物所吸引。这是一个BBS网站建设程序,通过电话线连接,以点对点的方式转发信件。这种具有实时通讯雏形的东西让马化腾非常震惊,仿佛一扇新的大门在他眼前打开了。门。
马化腾花费巨资5万元,安装了4条电话线,配备了8台电脑,开设了“马站”。就像后来几年沉迷于网吧的学生一样,一头扎进了这个神奇的网络世界。忘记睡觉和吃饭,忘记一切。 1996年初,求伯君在珠海设立“西线”站点。同年5月,雷军在北京建立“西点军校”站点。看来中国互联网社交网络的雏形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迸发出来的。
然而,汇多网的网站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它注定只能是一个启示。它给马化腾带来的其实就是未来所谓的“用户体验”。一位名叫李宗华的回民,不少网友回忆道:“他是一个网络上很健谈的人,总是滔滔不绝,反复和大家讨论一个技术问题。他很重视每一个‘马站’用户的意见,会不断地写邮件。”不会感到无聊。” ”
这一特点也是腾讯能够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产品优势并构筑起宽阔护城河的原因。
就在马化腾迷恋汇多网的时候,互联网世界进入了眼花缭乱的地震期。 1995年,JAVA技术诞生,网景通讯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7亿美元。次年,杨致远的雅虎上市,成为市值8.5亿美元的新巨头。
同样是在1995年,热爱计算机的丁磊无法忍受平淡无味的生活。在家人的压力下,他独自一人跑到炎热的南方,四处流浪,拜访了几位素未谋面的网友。其中包括汇多网深圳站长马化腾。
第二年,丁磊用自己的50万元积蓄创办了网易,模仿美国Hotmail,开发了第一个免费的中文电子邮件系统。以119万元的价格卖给广州电信旗下的飞花网,后来又以每套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全国各地电信公司运营的网站,赚了不少钱。钱。
丁磊的故事刺激了马化腾。 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他找到老同学张志东聊天,突然说:“我们一起开个公司吧。”就这样,叱咤风云的腾讯诞生了。
然而,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的不足。就像性格木讷的马化腾一样,在众多互联网公司中并不起眼,甚至难以生存。
最后的原因是马化腾误判了大势。在寻呼机行业浸淫数年的马化腾,多次在寻呼机领域研发产品。在大势之下,寻呼机已经是夕阳西下。几个创业者就像瓶子里的泥鳅,看着水流。它来得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浑浊,难以坚持。
多年后,马化腾回忆道:“创业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担心明天能不能活下去。”
马化腾苦苦挣扎的这几年,行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热闹非凡。
1998年至1999年,雅虎进入中国,谷歌在车库里创立。包月桥创办了联众游戏,朱军创办了九城,刘强东创办了京东,周鸿祎创办了3721,张朝阳创办了搜狐,新浪也在这一年成立,网易也从软件销售公司转型为门户网站,而杰克马云孤注一掷,创立了阿里巴巴。巴巴、携程上线,李国庆夫妇回国创办当当网,百度也开通服务……
这个新兴产业就像一个喧闹而耀眼的星系,突然出现在夜空中,引人注目。
然而,兴奋是他们的。腾讯什么都没有。马化腾每天都在奔波资金。他看不清未来在哪里。
直到1998年,黑暗中突然出现了一丝曙光——它被称为OICQ。
1998年8月,马化腾看到一则竞购新闻。广州电信想买一款类似ICQ的即时通讯软件,于是他和几个合作伙伴做了一个。虽然后来没有被纳入竞标,但他看到ICQ被美国在线出售了。以4.07亿美元收购后,我们不忍心割肉,所以决定“养”它。
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在那个门户为王的时代,即时通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受到任何人的青睐。它没有办法赚钱,也看不到未来。从OICQ诞生起,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徘徊在破产的边缘,这个小软件就像是饿鬼转世的精灵,吃不饱饭。
马化腾终于动摇了。他想卖掉它,但没有人愿意买。就像一个天生残疾的弃婴,没人愿意接手。
关键时刻,幸运降临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IDG和盈科两家风险投资机构突然闯入视野。这个无知的企业家,对风险投资一无所知,直到签订220万美元40%股权置换的融资合同时,我还处于迷茫的状态。
220万美元很快就被烧光了,马化腾的团队想卖掉这个小软件,但没有办法。那一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整个行业如冬日般寒冷。
就在一切都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这个年轻人。 HIM突然出现,以6000万估值溢价向腾讯注入大量资金。
运气一直是笼罩在马化腾身边的光环。事实上,这样的光环在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身上随处可见。马化腾并不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在他带领腾讯前进的路上,更多的是他身边的合作者。公司的合作,加上时代积累的一些运气,让这位年轻的创业者有了适应的机会。
经过这一轮危机,移动梦网时代已经到来。各家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搭便车模式,纷纷走出泡沫泥潭。 QQ作为即时通讯工具,首次展现了其用户绑定性。其中,通过手机QQ发送的短信数量约占整个“移动梦网”短信的70%。 2001年2月,腾讯依托移动梦网,净利润突破1000万元。
这个时候的腾讯就像一个拿着金饭碗的乞丐。它赚的钱全都投资到了QQ上,却找不到盈利的办法。急于盈利的马化腾开始实行QQ号码注册收费制度。 。
这一行动引起了公众的愤怒。杀鹅抢蛋、垄断、丑陋等舆论标签,全都压倒性地贴在了马化腾身上。民众对过去的弹窗、闪屏广告发泄愤怒,呼吁社会出现第三代。两款即时通讯软件。
于是,朗玛UC应运而生,各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如网易泡泡、新浪聊天、搜狐我找你、雅虎通、E电信、TOM的Skype等。 ..这些都在市场上。网络上出现了30多个类似竞品,腾讯对自己发起了围攻战。
2003年,马化腾从梦中醒来,迅速调整方向,决定重回自由之路。这是一段以后很少被提及的腾讯黑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化腾的战略把握导致了非常危险的失误。
马化腾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缺点的人。这一点在大学里表现得很明显。比如,他知道自己的数学不太好,所以就专注于C语言编程,学习了可视化图形优化,更加耐心地工作,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
这一特点再次体现在腾讯的治理上。马化腾知道自己没有太多的管理才能,所以表现得很低调,从来没有一票否决过任何问题。所有重大决定都是一起讨论的。结果。
马化腾没有马云的浓烈风格和非凡的个人魅力,也没有“海归”李彦宏那样时尚、绅士。在马化腾的身上,只有如水般的温柔和质朴。在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看来,腾讯是一家比较自然的公司。它非常谦虚和简单,不强迫别人做任何事情。它深深地抑制了那种骄傲或自满。这也是马化腾等几位创始人的性格。特征。
创始企业家的性格和才华最终将决定公司的整体个性。正如苹果一直属于乔布斯一样,腾讯在气质和灵魂上也只属于马化腾。在互联网企业疯狂增长的时代,这个看似不重要的因素实际上已经成为腾讯致胜的法宝。
因为马化腾更像是一个产品经理,而不是一个经理。
事实上,战略和管理的一大半,马化腾并不怎么关心。纵观腾讯的成长史,公司转型迭代的驱动力并非来自既定战略,而是来自于产品的不断创新,而创新来自于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马化腾推动迭代进化的方法是亲自参与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然后通过发邮件的方式下“指导棋”。他堪称中国领先的电子邮件狂人。
腾讯内部的一位程序员说,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半夜两点发给了马化腾。他想睡觉,没想到20分钟后,马化腾发回了修改建议。负责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颜色等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马化腾在邮件中指出,两个词之间的间距似乎有问题。
另一个在腾讯人中广为流传的笑话是:我一早就来到公司,发现了一封小马凌晨4点30分发来的邮件。总裁很快回复邮件,副总裁10:30回复,几位总经理12:00回复。回复讨论结论后,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布了项目的详细进度表,总共耗时18个小时。
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是一个由马化腾的邮件驱动的过程。”
马化腾每天喜欢像普通用户一样依次使用每一款产品。他还经常“潜入”各个论坛,听取不同的声音和反馈。在他的推动下,腾讯形成了“10/100/1000规则”:产品经理每月必须进行10次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体验的反馈。 ”
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这个方法看上去有点傻,但是很管用”。
2005年腾讯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时,马化腾直言:“收购的目的很简单,它的体验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尝试过,但发现做不好。”
微创新和自我体验,让QQ邮箱这个一度濒临熄火的项目重新燃起火苗。 2010年6月3日深夜12点,马化腾难掩兴奋,在腾讯微博发文:“QQ邮箱团队是腾讯的骄傲和榜样,希望大家可以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反馈,我们会快速回复!”
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腾讯式依靠用户体验策略逆袭成功的案例。其核心优势、口碑、体验迭代、细节美学,几乎囊括了马化腾所有的产品理念。随后他发表演讲,其中提到的“口碑创造”、“速度”、“极限”、“细节”、“单点突破”等概念,后来都成为了标准语言。互联网产品。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经常谈论趋势、战略、时代责任,但从未有人用“产品经理”的态度对产品做出如此针对性和颠覆性的阐释。本身。马化腾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我对产品的看法。
在“邮件狂人”马化腾的亲自推动下,“小步快跑、试错迭代”、“贴近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理念已经深入腾讯灵魂。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腾讯赛马机制。
正是这一系列的赋予灵魂,让腾讯在过去几年的互联网行业迭代中,不断从细节中挖掘客户需求,不断推出自己的微创新。当剩下的挑战者因自身产品缺陷或内部管理问题而一一惨败时,腾讯却在各个领域出击,疯狂扩张。
当移动互联网到来时,赛马机制及时孵化了“微信”。这款扛起腾讯新旗帜的产品继续占据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流量端口。
2010年,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此时,BAT格局已经形成。在马化腾看来,随着门户时代的远去,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圈地运动”即将结束,腾讯必须入圈。到达场地布置和施工后,深入的比赛开始了。
这是一种激进的布局。沉默寡言的马化腾显得有些犀利。他的决定直接让腾讯成为了行业公敌。
即使森林中的树木再美丽,风也会将它们摧毁。
欣欣向荣的腾讯逐渐开始蓬勃发展,并开始遮挡其他树苗的阳光。 2010年中报中,腾讯半年利润为37亿元,百度约为13亿元,阿里巴巴约为10亿元。搜狐约为6亿元,新浪约为3.5亿元,腾讯的利润比其他四大互联网巨头的利润总和还多。
与此同时,腾讯就像一个疯狂的引擎,入侵着同行的领域,就像一朵茂盛的蒲公英。风一吹,种子就散落各处,生根发芽。
对腾讯的各种不满情绪像荆棘一样到处生长,风暴正在无形中酝酿。马化腾并没有意识到由此引发的行业动荡和情绪对抗。势头增强后,大家都为黄金发声,危机就结束了。不知不觉中就被引爆了。
对腾讯的不满归结为三宗罪:总是模仿不创新、我行我素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拒绝开放的平台。
自2006年被嘲笑为“公敌”以来,马化腾“抄袭大王”的名声就如耳语般传遍了全世界。
李彦宏认为,“搜搜”几乎是百度的山寨版。他的昔日好友丁磊也对他反目成仇,公开指责马化腾“抄袭一切”。 QQ团购网让美团的王兴感到紧张。在棋牌大战中惨败的包月桥离开联众后,成为天使投资人。凡是有腾讯涉及的领域他都不会投资,可见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就在各视频网站举步维艰的时候,QQlive横空出世。
虽然当时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互相抄袭,但在这个时候,没有一家公司认为这是失败的。抄袭成为腾讯独有的原罪。在所有公司眼中,主动进攻的腾讯是一个暴力的掠夺者。
在此背景下,腾讯推出了QQ电脑管家,成为与拥有1.06亿用户的360杀毒软件的直接竞争者。周鸿祎被摸到尾巴又生气又害怕,于是私信给马化腾,提出合并。我们希望腾讯入股360,然后帮助腾讯入股迅雷等公司,并提出利用腾讯作为互联网商业航母,共同构建生态系统的战略。
然而这个提议却被热情的马化腾拒绝了,理由是“这些公司没有价值”。
如果无法实现和平,唯一的选择就是冒死求生。
中秋节过后,360开始对腾讯发起舆论战。就像今天的Facebook一样,QQ也被指控侵犯用户隐私权。舆论迅速发酵,QQ如同超级明星一样被推到了道德风险的风口浪尖。这起炸弹事件引起了QQ用户的担忧和恐慌。
同时,周鸿祎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草根企业家对垄断的反抗”,并指责腾讯像流氓一样垄断中国互联网,挤压创新力量。长期被腾讯打压的中国互联网界立即做出反应,群起而攻之。
随后,360推出了“扣扣保镖”。短短几天,QQ就流失了2000万用户。腾讯遭遇史上最大危机,不得不仓促宣布用户必须卸载QQ和360软件。一。
当时对于网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垄断式的霸主条款。公众对腾讯的愤怒达到了顶峰。网络舆论声讨腾讯。腾讯仿佛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马化腾“抄袭大王”的名声更是“出名”。
虽然后来腾讯赢了官司,但舆论和外界的批评对马化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决定了未来十年,腾讯的战略将从封闭转向开放,以投资为主,进而走上新的方向。生态巨人之路。
3Q大战之后,马化腾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曾经没有兴趣,非常迷茫和沮丧,甚至连性格都发生了变化。他开始重新思考腾讯的平台策略和公共属性。在对外的沟通会上,他也变得柔和、开放,开始喜欢与人交流。他革命性地推出了“马八条”,并举办了10场以“诊断腾讯”为主题的研讨会。他以极其谦虚的态度积极听取社会的意见。 ,寻求重构腾讯。
鸡蛋,从外面打碎了就是食物,从里面打碎了就是生命。
3Q大战让马化腾身心俱疲,正处于职业生涯最焦虑、最危险的时刻。然而,也正是这场战争,让他从内到外发生了改变,真正成为了一艘巨型商船的舵手。
正是这种自我突破和忧患意识融入了腾讯的基因。当移动互联网到来时,腾讯主动从内部扶持“微信”,突破了QQ的壁垒,占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巨大流量。港口。
今天,如果我们抛开腾讯巨大的光环,回顾腾讯的成长和成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显着的悖论:腾讯成长和扩张的核心竞争优势基本上是时代的馈赠。而不是自己有先见之明、刻意创造和培养的。
换句话说,腾讯拥有出色的战术素质,但在战略方面腾讯却始终乏善可陈。某种程度上,腾讯的诞生和成长甚至有巨大的意外。
QQ和微信都是伟大的产品,它们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当年没人用QQ,现在没人不用微信。但大背景是,改革开放40年后,社会领域的崛起是必然的。马化腾有幸看到并有效地抓住并放大了这一趋势和趋势,在时代的必然性上构建了自己的机会。
一切重大策略都交给时代来决定。就连公司大战略中的几次微观变革也是被对手强行逼迫的。正是周鸿祎的你死我活,让腾讯的生态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而广受市场诟病的“拿流量、收税”的投资业务也成为腾讯的核心业务之一“竞争优势”。
马化腾的气质决定了腾讯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时代潮流。马化腾睿智内敛,谦虚低调,对产品有着近乎偏执的认知和追求。他始终追赶着时代潮流,跌跌撞撞地前进。与其他互联网创业大亨相比,他除了专注、做产品之外,其前瞻性策略并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幸运的是,他生活在“大产业”、“大时代”,登上了互联网经济的首班车。恰好,他所在的深圳,是这列火车上风景最好的窗口。
然而,时代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最后期限。时代潮流有时会减弱甚至停止。一旦时代潮流停止或发生变化,无论战术修养有多高,无论进行多少战术修复,都可能无济于事,甚至是徒劳。
市场一直诟病腾讯的一件事是,腾讯总是在简单的事情上做太多的补充:无论是“流量税”业务——股权投资,还是依赖度深、存在天然道德缺陷的游戏业务,腾讯从未与此事有任何关系。走走停停的战略调整计划,更何况是强者自断腕的决心,只是点缀和掩饰,道路走向黑暗面。
这种涉及新道路开发的大胆策略从来都不是马化腾的基因和强项,也不是腾讯团队的基因和强项。另一方面,除了财务总监蔡崇信之外,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线的高管几乎都是土包子。他们自然从心底里了解、熟悉这片14亿人口的热土。他们不受任何岛屿心态的束缚。他们不愿意甚至羞于走任何老路。他们的思想极其紧张。他们敢想、敢战、敢杀。它们到处探索,是狡猾的兔子。甚至五个洞府,也都将各自的创新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可以像李逵那样,光着膀子上阵,杀得满脸是血。他们还可以随时洗澡,边喝咖啡边讨论战略方向。所以,阿里巴巴,除了认识马云,还必须认识张勇、认识彭蕾、认识井贤栋、认识范路远、认识王雷……
反观腾讯,除了微信张小龙是本地人外,其他一线高管几乎全部来自香港、台湾等岛屿的国际投行。他们见多识广,天生优雅老练,能在规定的舞台和轨道上运作。 ,做事非常标准、漂亮。
至于户外探险、探索新道路、战略调整甚至战略颠覆,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在腾讯,除了认识马化腾,最多也就认识张小龙,其他人你基本不会认识。
面对高如山、形如巨人的腾讯,我们很难将其与虽小(又庞大)而沾沾自喜、致富联系在一起。然而,总是走最简单的路,硬币的另一面,和妻子孩子在床上热腾腾的沾沾自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如果你一直走最简单的路,那么你以后很可能会无处可去。
2019年对于大多数实体企业来说将是艰难的一年,因为整个社会前面的路越来越窄。我们需要领导层的企业和企业家带领大家找到出路,发泄愤怒。腾讯有责任这样做,马化腾也有责任。
2019年是日历中圣战年,是猪的一年。这也是Ma Huateng的第四个出生年,他出生于1971年,这也是中国在改革40年并开放后取得新进展的转折年。在小马的生日之际,让我们祝福他,祝福腾讯和祝福中国。